脑卒中死亡率三连降 数万名患者少致残、减负担

时间:2025-11-14 来源: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:佚名

  近日,由贵州省人民医院、重庆医科大学及海口市人民医院合作完成的《脑血管病发病机制及诊疗体系创新构建的研究与推广应用》项目,荣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。

  

  胡晓在实验室进行项目实验

  项目主要负责人、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胡晓介绍,脑血管病作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“头号杀手”,在贵州的防控形势尤为严峻——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,且呈现年轻化、农村地区高发特征,因病致贫、返贫风险突出。针对院前延误、神经保护药物匮乏、“防-治-康-管”机制脱节等核心痛点,研究团队以“科研赋能临床”为核心目标,启动了这项兼具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价值的重点项目。

  “我们在蛛网膜下腔出血、脑出血等多种疾病模型中,成功识别出TGR5、LPA1、TREM-1等多个潜在新型治疗靶点,明确神经炎症等机制是贯穿多种脑血管病的核心病理枢纽,为突破治疗时间窗限制、开发精准靶向药物提供了坚实理论支撑。”胡晓介绍,其中,IRE1α、Rh-CSF1等潜在治疗策略,有望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带来新希望。

  此外,团队联合研发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图像处理软件,打破了进口软件的技术垄断与成本壁垒。该软件可精准计算脑梗死核心体积与缺血半暗带范围,兼容CT与磁共振灌注分析,为个体化溶栓、取栓治疗提供精准评估依据,让更多患者获得挽救性治疗机会。

  

  胡晓为社区居民科普脑卒中知识

  项目推广应用以来提高了贵州省脑卒中救治水平,推动了各级医院卒中中心建设。区域内卒中患者入院至溶栓治疗时间显著缩短,静脉溶栓与血管内治疗实施比例稳步提升。目前全省已实现9个市州三级卒中中心全覆盖,88个区县二级卒中中心建设完成率接近80%,远超全国52%的平均水平,脑卒中死亡率连续三年持续下降。

  目前,项目成果已覆盖贵州及周边地区120家医疗机构,累计惠及数万名患者,有效降低了患者致残率与严重瘫痪发生率,同时通过缩短平均住院日、降低重症比例,减轻了患者家庭照护压力与医保基金支付负担。

  

  义诊现场,胡晓为前来咨询的患者答疑解惑

  “我们致力于推动卒中防治从‘疾病治疗为中心’向‘预防-干预-康复’全周期管理转变,重点深化新药靶点研究、探索脑机接口与人工智能在诊疗中的应用,强化中西医结合特色。”胡晓说,项目团队将紧密对接国家“脑计划”与“健康中国2030”战略,努力将脑血管病转化为可有效控制的慢性疾病。


原文链接:https://wjw.guizhou.gov.cn/xwzx/sndt/202511/t20251113_88940645.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推荐内容